北大必听课,他的课堂不容错过

在北大,流传着众多版本的好课推荐名单,其中,阎步克老师主讲的“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”、“秦汉官僚政治制度”、“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历程”等课程总是名列前茅。2018年,北大设立“教学成就奖”,旨在奖励那些为人才培养做出杰出贡献、享有崇高声誉的资深教师,阎步克老师荣幸地成为首位获奖者。

他强调,大学生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不同的答案。因为,在史学研究中,同一个问题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,接纳并学习多种观点,是通往学术广袤土地的必由之路。

视频加载中...

大学生应该提高哪些能力?如何找寻真理?怎样挖掘历史?读什么书?带着什么样的思维去读书?...

史学,既有科学的精深严谨,又似艺术般美妙动人。历史的长河连接过去和未来,浩如烟海的史籍中,不仅安放着个体的灵魂,蕴藏着民族的气质,更凝聚着千年来人们对宇宙、社会和人生的特有看法。中国人的历史感格外强烈、厚重,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广泛阅读和思维方式,更与精神世界息息相关。

在北大,一定要听一门他的课

阎老师对大学生的期望,是要“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不同的答案”。他认为,在史学研究中,每个时代、每个民族对真善美、假恶丑都有不同的理解,因此,尝试接纳并学习多种多样的观点,是通往学术的必由之路。

做史学研究需要厘清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别。事实判断是“what it is”,而价值判断是“should be”。价值判断取决于每个人的价值标准,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能看到不同的现象,这正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科学思维方式。

阎老师借用中文系一位老师的话,“最好的书应该在25岁之前读完”。那么,应该读什么书呢?读对人类生活最重要的书,读在人类史上最重要的书,读最受推崇的经典之作。人类一代一代地积累着那些经典的知识和看法,它们共同塑造了人的特质和形象,阅读最重要的经典之作才能在当代的枷锁中以史为鉴,明白自己应该怎样生活。

阎老师谈到,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需要一些行政学、管理学、组织学的知识。在他具体研究中国古代的等级现象时,忽然想起年轻时曾读过一本《西方文官制度》,其中的“品位”“职位”的分等给了他很大启发,以这两个概念编织出来了一条连续的线索。这项工作在阎老师之前没有人做过,而这也归功于年轻时的广泛地跨学科读书,能够在学科的碰撞中激发灵感。

史学提供一种特有的训练,我们能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,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,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,去积累一种贯通今古的智慧,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。理性和良知的训练才是使人终身受益的东西,也是我们的校园为什么会被称为“精神家园”的东西。

阎步克在教授茶座上与学生交流

“一生中有若干年在大学渡过,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对话是值得珍视的机会,历史系的四年时光,你不会毫无所得。”这是阎步克老师给所有历史系学生们的寄语。

阎步克,1954年11月生,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。

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,1982年本科毕业后,跟随田余庆先生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,1988年7月毕业,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从事科研与教学至今。

阎步克为人谦和,待人和蔼,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。其对待学术严谨认真,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90余篇。

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,主要著作有:《察举制度变迁史稿》、《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》、《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》等,译著有《官僚制》、《帝国的政治体系》等。